小哥哥还是帅 很有魅力 故事很清新 文艺 两个主演都挺不错 但是故事少点力量 最后也没明白什么意思
导演前途无量。在长片首作中就有如此饱满且自洽的表达,通过娴熟的视听技巧摸索出独属于自己的声音,角色的那些内心小情绪细腻又神秘,到最后我们或许对他们依然一无所知,但忧伤情绪早已不经意从35mm胶片上90年代末的夏日回忆里渗透而出。
久违谋面的父女,在一个短暂假期中重新认识彼此,也重新审视各自内心深处对父亲与孩子关系的看法。这是一个了解未知的过程,也是在未知中探寻已知的旅程。影片视听风格是如此的成熟且充满魅力,夏洛特·威尔斯交出了令人惊艳的导演处女作。
2022戛纳影评人周-法国文创协会选择奖。9分,初看有点平,不过后半小时力量起来就很有意思了,重看一下其实开头已经预叙了:女主角(只在很少的几个镜头出现)回忆起11岁和父亲在土耳其度假村的那个夏天,很多事情不去解释(如,父母是不是离婚了,是不是父亲去世了所以收到了当年拍的DV之类),通过大量细节来表现回忆的机制(film as brain),并以DV作为记忆的媒介装置(开头用电视看DV时女主角那个在屏幕上的倒影太棒了-“幽灵媒介”),最后细节堆积起来,非常感人。大概75分钟时候才把这个回忆挑明,和最后一支舞混剪的蹦迪戏(之前也出现过一次)大概是主观想象,而且蹦迪拍得实在是太有特点了(完全是瞬间印象式的影像),等到最后结尾那个告别和缝合在跨越时空的横摇长镜头的父女,就真的很让人感动了
又名“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父女俩的最后一次度假,人物的情绪处理含蓄细腻,叙事的细节点到即止,最后女儿反过来翻看当时的DV录像,遗憾开始迅速蔓延,可惜她当时年纪太小,并没有去重视父亲的某些状态。
对保罗·麦斯卡的印象还停留在《正常人》,结果这就喜当爹了。像兄妹般的奇妙父女关系,女儿就像在追赶着父亲的脚步走进成人世界。看似无忧无虑的假期,只有在多年后从DV和回忆中才惊觉日光下的影。很难相信这是新人导演的处女作,去戏剧化的叙事和时空交汇的手法不明觉厉。电影打满了私人印记,可惜我无从求证...
#2022MIFF 我也很喜欢这部电影 虽然不如蓝色果冻海带给我的冲击深 但是后劲十足 在影片愉悦的度假气氛中 一种蓝色忧郁始终弥漫 导演用montage表达的父女在dance floor相遇 女主拥抱 又错过父亲 就给了观众太多解读空间 导演来到了现场做q&a 可惜主持人问的问题太随意了 大多都是关于演员 我很想听听导演对这个dance floor部分的解读 有一点她的分享很打动我 “paul所饰演的父亲尽管有很多自己还在面对的人生中的问题 但是他很努力在这段假期中 做最好的自己 给女儿一个所能给予的最好的父亲“ 深深emo
三星半。我喜欢导演细腻地表达出回忆的质感。回忆是环绕的声音、气味、形状的重叠,是当年的渴望成长或者尴尬的心境,是故事的片段,却不一定真的理解发生的事。回首过去,仍能看到与父亲分离或者疏远的起点,仍然爱着,但已惘然。另:以后去IMAX看普通电影要小心,上次是暗,这次是闪到快诱发癫痫了……
从女儿泳池嬉戏切到父亲独自坐在地毯电里那个转场感觉很妙。对准电视机和桌面的人物反射,还有桌上的拍立得也挺有意思。表达的意思大概get到了,通过摄影机转述的镜头力道很足,成年后舞厅看到父亲幻影那里就……hmm有点高级但好像也没什么必要。
凭一己之力把童年系电影和亲情系电影天花板又抬高了一点点。何尝不是另一部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她永远记得,11岁的那年夏天,父亲和她度过的所有细节。
明明那么简单的欢乐,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悲伤。
脸上在笑,心底在哭。
情感在堆叠,她们终于要告别了。
她有孩子了,却总是在脑海中闪回,和父亲舞蹈时的气息,那一刻她们如此亲近,下一刻却别离。
那个永恒的夏天。成了她一生中的美丽回忆。
处女作拍的如此细腻,动人,手法娴熟,几处摄影场景和配乐简直了,暗涌浮动,隐忍,克制,导演必成气候。
四星
开头的录像带放映时电视倒影显现出成年的女主的视角,开始女孩童年与父亲的土耳其之旅,结尾再次从电视放映镜头慢摇回成年女主正面镜头形成完整的结构塑造,摄影机落幅通过剪接慢摇至另外一个时空的父亲手持DV镜头,完成作者私人性的连接。再说导演塑造的一个父亲形象是颠覆了传统的刻板印象:脆弱、被放大的抑郁症情绪的成年男人困境;一场裸背痛哭戏是最爱。私人性是因为作者藏了太多父亲具体故事线的叙述,添加了更多的无叙述的情绪戏,导致在观看过程中怀疑导演在各种细节里藏了父亲双性恋的秘密,但分析起来还是我的过度解读了。但父亲脱离故事「死亡」的暗示,倒是通过许多镜头展现:黑夜跑向大海、站在阳台栏杆上张开双臂以得到舒适的享受,过马路时不顾大货车的喇叭依旧若无其事的走过去等等都是对人物的塑造。
一部细腻而感伤的私电影,名字起的是真好,年幼的我可以肆意去感受海滩烈日的温暖,无视大人世界里的各种错杂,即便受伤自有父亲去抚平一切,当那绯红的晒斑褪去后所有的难过与痛苦不会留下任何痕迹,那段DV被记忆过滤的只剩下欢笑。留白做的精彩,略去了各种缘由,那些哭泣和漫舞都充满想象,作为处女作处理的非常高级。
一段显然是在脑中重放数十年后化为完整回环的自我半虚构,一个softboi新手爸爸和早熟女儿的友情关系,就像童年那些碎片自我衍生的互文一般,愈是自洽,愈有一种破碎遮掩的伤感。许多水下镜头和度假屋镜头似乎受到了一些来自《Somewhere》的启发,但缺乏实际身份的描写让故事代入感更强。作为处女作真实惊人了。
像濡湿了的纸巾,含满水:开始很轻,而后一点点舒展开来。
好强的处女作啊!看完后劲十足。导演试图以一些私影像的片段,将观众一起拉进记忆的海洋中,去寻找那些模糊的、散落四处的、关于父亲的记忆。这种模糊和不确定,反而成为影片的最大魅力。好像一场梦,有些哀伤,却带来无尽回忆。
片并不长但却是今年最漫长难熬的影院观影,屡屡觉得它该结束了结果后面还有。刻意埋藏戏剧性爆点却始终找不到合适机会引爆的憋闷,更不用说有画蛇添足之嫌的时间跨越回溯。可惜的是浪费了小女主天赋的表演才能和充沛细腻的情绪。
“真希望我们能多待一阵。”“我也是。”“那为什么我们不能一直待在这里?” 对于我们所渴求的,我们被给出的答案总是:不能。于是,她只能在多年以后,在某个夜晚,在床边静静发呆,独自回想起她的爸爸,回想起他在离婚后带她出游的某个假期片段,以及当时她对于生活的迷惑。而现在,她的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和她的爸爸还有联络吗?她还能再和她的爸爸回到那个阳光充足的假期吗?大概,答案依旧是从前的那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