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 9.0

人生第一次

导演: 秦博

主演: 涂松岩,高亚麟,王耀庆,秦博,韩童生,郎月婷,辛柏青,王仁君,寇振海,张钧甯,许文广,阿云嘎

类型: 纪录片

别名: The Firsts in Life

更新: 2020

洞察人间凡事,体味人生百态。央视网系列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旨在通过蹲守拍摄,观察不同人群在人生重要节点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军营,许多“第一次”串联起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精彩评论

Nowhere Man

2020/01/15

“关于万物之始,我们总是心存浪漫,然而,对于其中的艰难,有时候我们却无法预料。”

艾格

2020/01/16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TM1001

2020/01/16

看了第一集,一位父亲在得知心脏病妻子和双胞胎孩子平安后跑到角落背着人哭,摄影师非要追着去拍正面大特写,那位父亲连着转了几次身,可还是逃不开摄影师的追逐。。。什么时候中国的纪录片制作者们能学会运用多样的镜头语言,知道蒙太奇的感染力,不是只有正面直给的镜头才是好镜头啊。。。

魔神小霸王

2020/01/16

镜头捕捉的很好,导演用镜头而不是过多的旁白来记录一些事实,留给观众去思考。

是七七七七呀

2020/01/16

第一期哭的稀里哗啦 是感动 因为新生命的到来 为母亲的伟大 为生命的意义

倔强的犀牛

2020/01/16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好美的名字

默尔索

2020/01/16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

露西西

2020/01/16

第一集看的哭的稀里哗啦

居无间

2020/01/28

视角极好,抓住人生每个重要节点的悲喜,串起人生的图景。那一点一滴的痛与挫,塑造了我们。第一集,人母所经历的磨难,声声入心,每个男人都理应见证。第二集的定格用得很棒。

每天都要取名字

2020/01/29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荆棘

2020/02/17

只觉得养孩子真是太大的责任和麻烦…永远也不要有孩子

cruiseowl

2020/02/18

《长大》一集说,“学诗歌的孩子,不会砸玻璃。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平静的话语总是更有张力。

若我是只喵呢

2020/02/22

我见过最美的翻译 “长大” : love sorrow and dream in poems.

Monody

2020/02/24

第三集真的太好哭了,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啊。现实断裂之处,诗歌全盘接管。//《上班》这集太好哭了,这纪录片我简直一集一哭😭王绍军先生早日康复,好人一生平安啊。

Talent

2020/02/24

目前出了4集。第一集:妈妈生孩子固然辛苦,但我不觉得伟大,孩子不是自己想来到世间的,是父母“自私地”将他们带来的,那就要承受痛苦。时至今日,我还是认同“父母于子女无恩论”,我觉得十月怀胎、父母教育(不谈论教育质量的好坏)是应尽的义务,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是无恩有情的一种关系。第二集:讲子女上学包括家庭教育,有些小孩的回答,不禁让人哂然一笑,“保护家庭、挣钱”都不该从孩子嘴里出来。第三集:“妈妈把太多爱给了姐姐”。

今者吾丧我

2020/02/28

就凭诗歌课那一集,五分!我也想上那样的诗歌课。第二集就是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童年,充满补习,竞争与物质,大山里的孩子纯朴 ,自由。漭水中学的校长太棒了!

开开!

2020/03/24

四星半吧,有些地方隔靴搔痒,最喜欢的是当兵。最不喜欢的是写诗那一集,太矫情了。不是矫情不好,是这样的过分诗意的老师不太适合那群孩子吧,除了让他们对自身遭遇更加敏感、过于自怨自艾、得失心重,对他们的帮助真的是积极的吗?我深深的怀疑。(我自己就是一个轻度抑郁,看这一集疼到不行,很痛苦,所以想问,何必要指引他们打开内心脆弱的大门??)

伦敦在逃火野丽

2020/04/14

有点献礼片意味。确定每集主题,然后主去呈现而不是去挖掘人物动机和背后的故事。怀孕的医院都是上海顶级,拍摄对象不少住VIP;幼儿园和小学选的是上海不错的学校,殊不知父母为了拼学区房得付出多少努力。最后一集养老,老人家又是去的上海最好的一家养老院,住院费1万/月起(不算吃饭等消费),报名要交200万押金。没有透露这些信息,搞得好像“上海人均生活就是这样”。然而,能上得了好学校和养老院的比例可能低于10%。 而上老年大学的那些人,也是需要时间和金钱支撑的,否则生活只剩下苟且。最喜欢的是残疾人再就业那一集,还是蛮感动的,这也折射出一个人问题,就是中国残疾人生活太不方便,无障碍设施什么的几乎形同虚设。

Ginger

2020/04/15

1、出生—太好哭了。人生初见,春和景明。2、上学—太好笑了。什么是童年?3、长大—太辛酸了。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4、当兵—太燃了。人类最强大的武器是豁出一切的勇气。5、上班—太励志了。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平等。6、结婚—太甜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是要相信爱情。7、进城—太不容易了。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区。8、买房—太难了。这万家灯火,能有一盏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就好了。9、相守—五味杂陈。从病房里看人间百态,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好好吃每一顿饭,是最美好的事。10、退休—太暖心。你我手牵手,一起去上老年大学。11、养老—五味杂陈。“相册38本,带走了8张;荣誉证书10本,都没带。”12、告别—怕忘了亲人们,怕忘了这个世界。

你不会开花

2021/01/11

满分满分!) 下辈子,我想倒活一回。 第一步就是死亡,然后把它抛在脑后。 在敬老院睁开眼,一天比一天感觉更好, 直到太健康被踢出去。 领上养老金,然后开始工作。 第一天就得到一块金表,还有庆祝派对。 四十年后,够年轻了,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了。 喝酒,狂欢,恣情纵欲。 然后准备好,可以上高中了。 接着上小学,变成一个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肩上没有任何责任。 不久,成了婴儿,直到出生。 人生的最后九个月,在奢华的水疗池里漂着。 那里有中央供暖,客房服务随叫随到。 住的地方一天比一天大,然后,哈。 我在高潮中结束了一生。

影评

Nowhere Man

2020/01/15

“关于万物之始,我们总是心存浪漫,然而,对于其中的艰难,有时候我们却无法预料。”

艾格

2020/01/16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TM1001

2020/01/16

看了第一集,一位父亲在得知心脏病妻子和双胞胎孩子平安后跑到角落背着人哭,摄影师非要追着去拍正面大特写,那位父亲连着转了几次身,可还是逃不开摄影师的追逐。。。什么时候中国的纪录片制作者们能学会运用多样的镜头语言,知道蒙太奇的感染力,不是只有正面直给的镜头才是好镜头啊。。。

魔神小霸王

2020/01/16

镜头捕捉的很好,导演用镜头而不是过多的旁白来记录一些事实,留给观众去思考。

是七七七七呀

2020/01/16

第一期哭的稀里哗啦 是感动 因为新生命的到来 为母亲的伟大 为生命的意义

倔强的犀牛

2020/01/16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好美的名字

默尔索

2020/01/16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

露西西

2020/01/16

第一集看的哭的稀里哗啦

居无间

2020/01/28

视角极好,抓住人生每个重要节点的悲喜,串起人生的图景。那一点一滴的痛与挫,塑造了我们。第一集,人母所经历的磨难,声声入心,每个男人都理应见证。第二集的定格用得很棒。

每天都要取名字

2020/01/29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荆棘

2020/02/17

只觉得养孩子真是太大的责任和麻烦…永远也不要有孩子

cruiseowl

2020/02/18

《长大》一集说,“学诗歌的孩子,不会砸玻璃。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平静的话语总是更有张力。

若我是只喵呢

2020/02/22

我见过最美的翻译 “长大” : love sorrow and dream in poems.

Monody

2020/02/24

第三集真的太好哭了,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啊。现实断裂之处,诗歌全盘接管。//《上班》这集太好哭了,这纪录片我简直一集一哭😭王绍军先生早日康复,好人一生平安啊。

Talent

2020/02/24

目前出了4集。第一集:妈妈生孩子固然辛苦,但我不觉得伟大,孩子不是自己想来到世间的,是父母“自私地”将他们带来的,那就要承受痛苦。时至今日,我还是认同“父母于子女无恩论”,我觉得十月怀胎、父母教育(不谈论教育质量的好坏)是应尽的义务,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是无恩有情的一种关系。第二集:讲子女上学包括家庭教育,有些小孩的回答,不禁让人哂然一笑,“保护家庭、挣钱”都不该从孩子嘴里出来。第三集:“妈妈把太多爱给了姐姐”。

今者吾丧我

2020/02/28

就凭诗歌课那一集,五分!我也想上那样的诗歌课。第二集就是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童年,充满补习,竞争与物质,大山里的孩子纯朴 ,自由。漭水中学的校长太棒了!

开开!

2020/03/24

四星半吧,有些地方隔靴搔痒,最喜欢的是当兵。最不喜欢的是写诗那一集,太矫情了。不是矫情不好,是这样的过分诗意的老师不太适合那群孩子吧,除了让他们对自身遭遇更加敏感、过于自怨自艾、得失心重,对他们的帮助真的是积极的吗?我深深的怀疑。(我自己就是一个轻度抑郁,看这一集疼到不行,很痛苦,所以想问,何必要指引他们打开内心脆弱的大门??)

伦敦在逃火野丽

2020/04/14

有点献礼片意味。确定每集主题,然后主去呈现而不是去挖掘人物动机和背后的故事。怀孕的医院都是上海顶级,拍摄对象不少住VIP;幼儿园和小学选的是上海不错的学校,殊不知父母为了拼学区房得付出多少努力。最后一集养老,老人家又是去的上海最好的一家养老院,住院费1万/月起(不算吃饭等消费),报名要交200万押金。没有透露这些信息,搞得好像“上海人均生活就是这样”。然而,能上得了好学校和养老院的比例可能低于10%。 而上老年大学的那些人,也是需要时间和金钱支撑的,否则生活只剩下苟且。最喜欢的是残疾人再就业那一集,还是蛮感动的,这也折射出一个人问题,就是中国残疾人生活太不方便,无障碍设施什么的几乎形同虚设。

Ginger

2020/04/15

1、出生—太好哭了。人生初见,春和景明。2、上学—太好笑了。什么是童年?3、长大—太辛酸了。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4、当兵—太燃了。人类最强大的武器是豁出一切的勇气。5、上班—太励志了。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平等。6、结婚—太甜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是要相信爱情。7、进城—太不容易了。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区。8、买房—太难了。这万家灯火,能有一盏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就好了。9、相守—五味杂陈。从病房里看人间百态,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好好吃每一顿饭,是最美好的事。10、退休—太暖心。你我手牵手,一起去上老年大学。11、养老—五味杂陈。“相册38本,带走了8张;荣誉证书10本,都没带。”12、告别—怕忘了亲人们,怕忘了这个世界。

你不会开花

2021/01/11

满分满分!) 下辈子,我想倒活一回。 第一步就是死亡,然后把它抛在脑后。 在敬老院睁开眼,一天比一天感觉更好, 直到太健康被踢出去。 领上养老金,然后开始工作。 第一天就得到一块金表,还有庆祝派对。 四十年后,够年轻了,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了。 喝酒,狂欢,恣情纵欲。 然后准备好,可以上高中了。 接着上小学,变成一个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肩上没有任何责任。 不久,成了婴儿,直到出生。 人生的最后九个月,在奢华的水疗池里漂着。 那里有中央供暖,客房服务随叫随到。 住的地方一天比一天大,然后,哈。 我在高潮中结束了一生。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